中華文化工作坊
中華文化工作坊是以互動實踐為核心的中華文化體驗活動,由專業導師帶領學員在特定場地進行實作,通過親手製作傳統工藝、演練文化技藝等沉浸式體驗,讓參與者在動手過程中深入理解中華文化內涵,這種教學模式突破單向講授形式,強調學員間的互動交流與經驗分享,使文化傳承更具趣味性與感染力。
工作坊以「沉浸式文化體驗」為核心,可在教室或禮堂開展。活動形式靈活,學生可以4-8人為一組圍坐於長桌,或是一人一桌獨立操作。
工作坊流程分為導師文化講解與示範、學員動手實踐、總結分享三個環節。
到校中華文化工作坊項目
校園集古村為幼稚園、小學、中學、特殊學校、社會機構提供多元化的到校中華文化工作坊,包括傳統手工藝、傳統小食、書畫藝術、古代遊戲、古代科技、非遺體驗、古代服裝與妝容、傳統習俗與禮儀等分類共100多個細分項目,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藝術工藝,深入了解中華文化。
我們還針對中國傳統節假日推出相應的套餐服務:端午節工作坊、中秋節工作坊、中元節工作坊、冬至工作坊、重陽節工作坊、清明節工作坊、元宵節工作坊、春節工作坊,歡迎垂詢。

傳統手工藝
香包、皮影製作、麵粉公仔、風鈴、風車、剪紙、畫臉譜、燈籠織草蜢、走馬燈、中國結、青花瓷、乾花團扇、花牌、漢服摺紙、扎染、刺繡、紥作、輕黏土、木工、迷你漢服製作、中式戲曲頭飾/匙扣、竹編、竹編杯墊、竹編蹴踘、竹編扇子、竹編風鈴、竹編香囊排飾、螺鈿畫、鎮宅神獸、印章雕刻、新年掛飾、陀螺、頭飾、軟陶泥、陶土、青銅器、漆扇、黏土公仔、木雕、酒精畫、節氣掛飾、花鈕、髮簪、傳統頭飾及腰帶、撥浪鼓



非遺體驗
扯鈴、少林功夫、粵劇、光影戲

古代遊戲
蹴鞠、投壺、木射、捶丸、踢毽子、圍棋

古代科技
中國古橋、竹製投石器、積木投石器、搭棚、造紙術、印刷術、魯班鎖、自製弓箭、曆法與數學、鐵藝、蓮花鐵藝、中醫美容、中醫
工作坊流程
- 工作坊的時長:根據項目不同,有30分鐘、1小時、90分鐘、2小時等時長。
- 地點:課室、活動室、禮堂
- 建議學生人數:大部分項目建議一班學生30人以下,如果在禮堂舉行可以多個班同時參加。
- 集古村提供:跟項目相關的材料和設備,例如糖畫工作坊,提供糖畫用具及糖,例如麵粉公仔工作坊,提供麵粉團、竹籤或膠盒。
- 學校提供:電摯位,電拖板,投影片播放設備,實物投影機,長檯1張,凳1張。(根據項目不同,可能有增刪)

1. 講解與示範
文化導師首先介紹項目的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,並進行操作示範。

2. 動手實踐
學員在導師指導下親自體驗,完成例如剪紙、彩虹書法等作品製作。

3. 總結與分享
學生展示成品,分享創作心得,並拍照留念,記錄珍貴時刻。
到校教師發展日活動
校園集古村的中華文化工作坊是教師發展日的理想活動選擇,能為教師提供多元文化研習機會。通過參與工作坊,教師既能深入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又能提升文化保護意識與教學實踐能力,為日後開展相關文化教學活動奠定基礎。
以某小學為例,該校在教師發展日精心設計了中華文化體驗活動。教師們不僅學習了源遠流長的茶道文化,從識茶、沏茶到品茶的全過程體驗,還深入瞭解了彩虹工藝的歷史淵源,掌握了獨特的彩虹書法技巧,並能準確解讀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。
這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既豐富了教師的文化素養,又為其教學設計提供了寶貴參考。參與教師普遍反映收穫頗豐,表示將把所學知識與體驗有機融入日常教學,從而提升教學質量,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。


過往精彩活動

恩主教書院-傳統文化工作坊
2023-10-05
為推廣中國傳統文化,增加同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,本校中文科、中史科及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在「全方位體驗學習日」舉辦了「集古村及中國傳統文化工作坊」,當中設有各種古代傳統技藝的攤位,如紮染、造紙、投壺等,讓同學從活動中學習。此外,同學亦在工作坊親手嘗試製作不同的傳統手工藝品,藉此加深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,提昇對家國的歸屬感。

大角咀銘基書院-古代婚嫁工作坊
2024-2-20
第一次被邀到銘基書院討論關於「古代婚嫁」項目時,我看到這禮堂,腦海裏呈現的畫面就是「繡球招親」。這天禮堂變身作王員外千金拋繡球的繡樓,同學變成群眾,繡球拋下時引起了一陣轟動。幸運者是一位英俊瀟灑的公子,欣賞這位同學非常配合及入戲,穿起喜服風度翩翩。同學表示這是一次非常好的體驗。拜堂成親後,我們準備的喜糖一下子被搶得精光。相當好玩的一個午間互動工作坊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