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獅表演及收費詳情

舞獅介紹

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表演藝術,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,在南北朝隨著佛教興起,舞獅發展越趨成熟,開始在民間盛行,在唐朝時舞獅己經變為宮廷表演項目之一。

現今舞獅常見於嫁娶、喪葬、賀婚、舞台表演、比賽等不同場合,因舞獅象徵吉祥如意、消災解禍、求吉納福。而舞獅於2006年入選首批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》,並在2014年入選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。

舞獅表演一般可分為喜、怒、哀、樂、動、靜、驚、疑等八個基本形態,當醒獅成功採青後,便會呈現喜的動作,若採青時失敗,便會出現怒的動作。

舞獅

舞獅種類

舞獅根據地域流派,主要分為「北獅」和「南獅」兩種。北獅主要流行於長江北面地區,南獅則常見於廣東地區。

1. 北獅

北獅造型與真獅子相似,引獅員會穿著傳統服飾,手持綁有彩帶的獅球。北獅獅頭由玻璃纖維或木頭製作,而獅身則帶金黃色鬃毛。

北獅通常為二人舞一獅,一般會雌雄成雙出現,獅頭綁有紅色結為雄,綁有綠色結為雌,並以京鈸、京鑼、京鼓為配樂。

與南獅相比,北獅動作靈活,主要以跌、撲、翻、滾、跳等動作為主,表演時會使用踩球、搖板、板凳等道具,進行跳桌、走梅花樁、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,多以嬉戲玩耍為表演內容。

2. 南獅

南獅又稱為醒獅,是香港最常見的舞獅種類。南獅造型較簡單,獅身帶有一塊「獅被」,舞獅表演較多高難度技巧,十分講求舞者的功架、馬步、排陣,以展現出獅子威猛的神態及動作。

南獅獅頭可分為分為鶴山裝和佛山裝,鶴山裝獅頭較扁長,嘴巴像鴨嘴,動作較輕盈;而佛山裝的獅頭則較大較圓。

舞獅表演

舞獅顏色代表什麼?

傳統舞獅多為黃色、紅黑、黑白,黃色代表劉備、紅黑代表關公、黑白代表張飛。以下是不同顏色的寓意:

  • 黃色舞獅:智、仁、勇;
  • 紅黑舞獅:智、勇雙全
  • 黑獅:勇猛

舞獅

除了以上傳統舞獅外,婚宴除了以上顏色外,隨著時代變遷,舞獅開始加入不少創新元素,不再以黃紅黑為主要色調,例如加入LED燈、鮮艷花紋等。

舞獅有什麼禁忌?

  1. 未進行開光儀式的獅頭不能舞動
  2. 新獅完成第一場表演後,不能抓著獅角來拿取
  3. 任何情況下,皆不能拋擲獅頭

如果對表演有特別要求,例如:北獅、LED燈醒獅、行梅花樁、採高青等,便可能需要收取額外費用。

集古村舞獅表演花絮

常見問題

1. 舞獅表演需要多少人?

舞一頭醒獅最少需要七個人:一人舞獅頭、一人舞獅尾、一人打鼓、一人打鑼、三人打鑔(鈸),而舞獅表演通常會安排兩頭醒獅,因此一場表演最少需要十人。

2. 舞獅由來是什麼?

舞獅其實起源於北魏,當時人們相信獅子能辟邪。相傳當時魏太武帝征戰西域俘虜大量胡人,然後下令他們獻舞,胡人便用木頭雕刻出獅子的頭像,其他人披上獸皮跳舞,魏太武其稱此舞為「北魏瑞獅」,即北獅。

3. 舞獅適用於什麼場合?

舞獅表演適用在節日慶典、婚嫁、喪葬、生日、比賽、店鋪開張等場合。而不同場合,舞獅的顏色種類都不同。

以婚禮為例,一般會安排金獅、銀獅在男家樓下表演。而其他喜慶日子,則會用紅色、金色、銀色獅頭。如果是在喪禮進行舞獅表演,醒獅數量必須為單數,顏色為白色,舞步動作較慢,當死者出殯後,獅頭會被化掉。

4. 安排舞龍舞獅表演前,有什麼要注意?

表演前最先決定揭獅頭彩人數,方便醒獅團安排相關用品。亦要事先與醒獅團溝通整個流程,包括:剪綵流程、接頭彩流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