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 | 詳解中華文化津貼申請方法、資助金額、使用限制、活動例子
香港教育局為了加強中小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,推出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,資助不同學校舉辦有關中華文化的活動。接下來,本文將為你介紹此中華文化津貼的申請方法、金額、可舉辦活動例子等資訊!
中華文化津貼申請資格
所有官立、資助、按位津貼、特殊學校及直資學校都能申請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。
中華文化津貼申請方法
根據教育局文件,學校無須提交申請。每間合資格學校會於2024年3月獲發一筆過30萬元津貼,津貼會直接存入學校收取教育局津貼的銀行帳戶。
而官立學校方面,津貼會以預算撥款形式發放,學校須從新編配的指定用戶帳號支帳(有關帳號將會另行通知)。
中華文化津貼使用期限
中華文化津貼可以跨學年使用,直至2026/27學年完結前。學校可在每學年結束後,將剩餘的津貼餘額撥入其後的學年/財政年度繼續使用,直至 2027年8月31日。
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可用於舉辦什麼活動?
津貼使用範疇
|
活動例子
|
---|---|
舉辦有關中華文化的科本及跨科組學生學習/體驗活動或講座
|
- 舉辦書法、國畫、茶藝、朗誦、粵劇、中樂、中國舞等活動的用具及導師費用開支
- 舉辦中華文化周活動開支 - 中國建築講座開支支 |
發展有關中華文化的課程、學與教資源
|
- 購買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書籍的開支
- 外購印刷服務開支 - 布置富中華文化室開支 *(津貼不可用作資助修建或維修校舍) |
聯校活動
|
- 聯校成語故事演講比賽開支
- 聯校朗誦比賽開支 *(須注意活動獎品的支出不可超過總開支金額的10%) |
本地考察/參觀
|
- 中華文化考察,中國歷史文化之旅等活動所需的開支及交通費
|
內地交流
|
- 內地交流團的報名、交通、住宿等開支
*(不包括學生申請簽證費用) |

不適當運用津貼的例子
- 聘請外間機構(如本地專上院校、非牟利機構)舉辦與中華文化無關活動
- 舉辦和中華文化無關的活動
- 聘請一般教學人員
- 資助學生參加以學業成績為本的活動 ,如功課輔導班
- 資助家長參加任何考察或交流活動的開支(若有學生家長隨團出發,其開支亦不會獲得資助 )
注意事項:學校需提交中華文化津貼運用報告
獲批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資助學校須於2027年9月30日或以前將填妥的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運用報告,並交回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。
教育局會根據津貼運用報告,向獲資助學校收回仍未使用的津貼餘額。學校無須把支出項目的發票及收據副本呈交教育局,但學校須根據津貼的運用指引,妥善運用撥款,並將相關財政紀 錄及單據等文件存檔,以便查核。
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常見問題:
以下是申請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常見的申請問題,你可以藉此了解津貼和判斷是否符合參考資格,但我們仍建議你參考教育局的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申請指引作準。
「推廣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一筆過津貼」資助額有多少?
津貼提供一次性資助30萬港元。
學校需要申請津貼嗎?
不需要,資金將在2024年學年3月自動發放給學校。
津貼的有效期是多久?
學校可使用津貼至2027年8月31日,涵蓋多個學年至2026/27學年。
可以舉辦哪些活動?
津貼可用於組織或支持與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,如跨學科學習活動、比賽、文化考察、相關課程開發及購買教育資源。
校園集古村 - 最專業的中華文化活動設計團隊
校園集古村的設計團隊經驗豐富,我們曾為過百間中小學提供服務,能根據校方計劃、預算,度身制定最適合的中華文化日,包括:中華文化日、文化工作坊、歷史文化舞台劇、攤位遊戲、皮影戲表演等,以增加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