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» 中華文化話劇
自2021年推出廣受好評的原創劇目《清明上河圖》以來,校園集古村持續打造多部精品中華傳統文化舞台劇,為全港幼稚園、中小學提供到校話劇表演。
精選《花木蘭》《包公審奇案》《秦始皇》《孔子的故事》《李時珍》《李白鐵杵磨成針》《蔡倫造紙》等經典劇目,透過生動戲劇演繹中華文化精髓,讓歷史人物躍然舞台。
我們在表演中巧妙融入價值觀教育,並設計沉浸式互動環節,讓傳統文化學習變得鮮活有趣。我們擁有劇本設計編排能力,如有特別需求,歡迎來電溝通。
點擊圖片進入
校園集古村提供到校話劇表演工作坊,安排導師每週到校教授學生話劇表演,透過專業戲劇培訓課程,學生不僅能深入認識傳統文化,更可系統學習:
我們以「寓教於戲」為理念,讓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文化魅力、提升溝通表達能力、培養藝術素養與團隊合作精神。
葵涌循道中學45周年校慶,修讀中國歷史科的同學演出歷史劇:《包公審驢》,以彰顯守法精神。該劇除演員由中國歷史科同學擔任,導演、編劇、化妝、道具以及演員訓練等均由校園集古村負責。
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話劇是以中華五千年文明為根基,通過舞台表演呈現歷史事件、經典故事或文化精神的戲劇類型。
這類話劇常取材於史書典籍、民間傳說或經典畫作(如《清明上河圖》),以寫實或象徵手法重現古代社會風貌,並透過人物對話與情節設計,傳遞孝道、仁義、誠信等傳統價值觀。
演出時可能結合現代話劇表演方法、中國古代服裝,既保留歷史底蘊,亦加入現代戲劇技巧,使觀眾在藝術薰陶中領悟文化精髓,達到「以戲載道」的教育目的。
我們在話劇表演中巧妙融入價值觀教育:
我們的劇目特別設計了「學生客串環節」,每場演出邀請2-3名學生參與表演。當觀眾看到熟悉的同學化身為劇中角色——例如一胖一瘦的衙役,手持水火棍威風凜凜地登場時,現場總會爆發出驚喜的歡呼與掌聲,瞬間拉近舞台與觀眾的距離。
演出結束後,我們更精心安排「互動延伸環節」:
這種「觀演合一」的設計,既能活躍現場氣氛,更能讓學生從被動觀賞轉為主動參與,真正體現「寓教於樂」的核心理念。
集古村創辦人Rainbow是一位熱衷於話劇藝術的愛好者。除了喜愛觀賞話劇外,她更於2020年1月(校園集古村成立前)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作並公演了音樂話劇《星夜》。
至2021年年底,校園集古村推出首部歷史文化劇《清明上河圖》,此劇為Rainbow傾注心血的力作,其創作靈感源自北宋名畫《清明上河圖》中描繪的市井人物。
Rainbow曾於明校網的專訪中表示:「畫中每個人物神情各異,服飾獨特,可謂北宋社會的縮影,極具代表性。因此我構思以話劇形式,將這些小人物轉化為劇中角色,同時融入價值觀教育元素。例如第一幕〈孝順書生與父親〉,便傳遞了堅毅、承擔精神、關愛與同理心等理念,讓學生觀眾不僅能欣賞演出,更能從中獲得啟發。」
《清明上河圖》獲得學校熱烈迴響後,我們陸續推出了一系列融合歷史文化與價值教育的原創劇目,包括以巾幗英雄為主題的《花木蘭》、彰顯民間智慧的《包公審驢》,以及闡述恆心致學的《鐵杵磨成針》。這些作品不僅延續了Rainbow「以古喻今」的創作理念,更因其生動演繹與深刻寓意,在校園中掀起傳統文化熱潮,成為集古村戲劇教育的標誌性系列。